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 师资队伍  教师简介
 
教师简介

王璞

浏览次数:5620

性别


研究室


教育史研究所

职称


副教授

职务



学位


博士

电子信箱


wangpu@xmu.edu.cn

联系电话




教育经历

200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,获教育学博士学位。

2003年毕业于湖北大学教育学院,获教育学硕士学位。

2000年毕业于湖北大学人文学院,获管理学学士学位。


研究方向

主要从事西方高等教育历史发展与文化传统、宗教信仰、政治政策之间的关系研究,以及中西方高等教育之间的比较研究。


近年出版择要

1.王璞,石佳丽.威廉·哈里斯的黑格尔主义教育思想研究[J].教育学报, 2016(3).

2.王璞.我国大学生课堂自我调节机制研究[J].高教探索,2016(6).

3.王璞.“过时”的双基与“过激”的三维目标[J].四川师范大学学报(社科版),2016(3).

4.王璞,洪雪.近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及其特征研究[J].教师教育论坛,2016(7).

5.王璞,傅慧慧.马来西亚跨国合作教育质量保证的政策法规综述[J].重庆高教研究,2015(3).

6.王璞,傅慧慧.高考双轨制改革的双层隐忧.广州职业教育论坛,2015(1).

7.王璞.教育捐赠与教育政策的选择——美国保守主义基金会对大学的资助战略研究[J].高校教育管理,2015(1).

8.王璞.阿普尔批判教育研究视域中的教师角色分析[J].比较教育研究,2013(7).

9.王璞,李玲玲.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[J].东南学术,2013(4).

10.王璞,于书娟.历史计量方法在西方大学史研究中的应用——基于<大学史>杂志的分析[J].高等教育研究,2013(3).《人大复印资料·教育学文摘》2013年第3期转载。

11.王璞.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特质及其当代价值[J].福州大学学报(哲社版),2013(2).

12.王璞,于书娟.略论侯鸿鉴的女子教育思想与实践[J].福建师范大学学报(哲社版),2013(3).

13.王璞.为了孩子们更好地生活——裴斯泰洛齐《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》导读[J].教育科学研究,2012(9).

14.王璞,李玲玲.技术准备计划:美国衔接中学与中学后教育的策略[J].比较教育研究,2012(6).《教育科学文摘》2012年第6期转载。

15.王璞.捍卫自由教育,造就社会精英——<1828年耶鲁报告>研读[J].高校教育管理,2009(2).

16.王璞.组织分析视角下的高等教育系统--伯顿·克拉克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[J].宁波大学学报(教科版),2006(3).

17.王璞.保守主义的复兴与阿普尔“批判的教育研究”的展开[J].清华大学教育研究,2006(3).

18.王璞.艾伦•布鲁姆的大学教育思想述评[J].比较教育研究,2006(1).

19.译著《20世纪美国教育中的哲学冲突》,合肥:安徽教育出版社,20118月。

20.译著《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兴起——战后年代的精英大学及其挑战者》,保定:河北大学出版社,20099月。

21.参与翻译和校对《欧洲大学史(第一卷)中世纪大学》(张斌贤等译),保定:河北大学出版社,20088月。

22.专著《文化战争中的美国大学》,北京: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87月。


主持课题

  •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“美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研究”,2013年。

  • 福建省教育厅人文青年项目“私人基金会与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”,2011年。

  • 福建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“慈善捐赠与美国精英大学的发展”,2011年。

  • 福建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“福建省志·社会科学志”子课题“教育史研究”,2009年。

  •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“保守政治时代的美国大学发展史研究”,2009年。


主讲课程

  • 外国高等教育史

  • 教育史文献选读

  • 梦想与光荣:美国大学史

  • 影像中的教育学

  • 比较高等教育

  • 教育学原理


  • 地址: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亚洲成成品网站有线
  • 邮箱:gjs@xmu.edu.cn
  • 电话:+86-0592-2186413    
  • 传真:+86-0592-2189065
版权所有 © 亚洲成成品网站有线~百度百科~最新完整版 2017   地址: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亚洲成成品网站有线 邮政编码:361005

站点流量统计: